{SiteName}
首页
永安新闻
永安生活
永安农业
永安旅游
永安经济
风土人情

弦歌相承永安国立福建音专纪念文集十民

永安谭|国立福建音专纪念文集|之十

民国报刊文选续(三篇)

文/中固甘人孔雀

本期登载的三篇民国文章为:年2月《东南日报》中固先生的《吉山丝竹一番新》;年3月4日《中央日报》甘人先生的《迎音专演奏团》;孔雀先生的《月夜听歌记——一群“新青年歌手”》。

吉山丝竹一番新(节选)

文/中固

大地已回春,但春来何时,住在城里是不容易弄清楚的,昨晚不知什么时候下了雨,那该是春来后的第一场雨吧!

下午天已放了晴,春云还是层层叠叠,太阳有时也伸一伸头,这天气不冷又不热,在郊外散步是再适宜不过的。看道旁灌树绿芽探张,是否春雨后新发?遥望吉山半巅,围绕着北陵树木密密常青,更显得浓郁傲岸了。回顾一泉淙流,曲折流转自山谷,冲越杂草石岩,滚滚入了燕溪,又汩汩东流,奔汇到大海。未经沧海的人,不能体验出海涛的伟大,没有在山间生活过的,也同样不会理解涓滴集渠,出自山间的奋斗过程。

离省城十里滨傍燕溪,依吉山的几幢简单的小洋房,那便是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人还没走到山坡上,还得跑里把路,叮叮咚咚的琴声早已传送过来了。拐一个弯,才使你清楚那是来自何处,“闻声不见人”的古诗,这里该用得着。一踏进校门,四面八方的各种琴声歌声都钻到耳朵里来了,学生们正忙着做功课。

山清水秀的吉山村,新竹叠翠、风景别致(年拍摄)

福建音专创设已有三年,改为国立却仅是去年秋季后的事,校长卢前莅位之后,为时虽短,校务却已蒸蒸日上了。

很早就听到卢前校长是中国有数的文学家,词曲学的权威,对于音乐文学是有独步造诣的,这是东南学子可以庆幸的一件事。今年元旦,永安城里曾举行过一次“冀野乐章演奏会”,盛况堪称极时。

......

寒假里,音专的同学自动分组了二个旅行演奏团,第二队去闽东的,已于开学前返校,第一队去闽南的,刚于昨日赶回。留校同学也在寒假里练习了一些节目,碰巧今天(三日)又是校长卢冀野先生的诞辰,遂决定今天下午六时在校里举行一个演奏会,并加入新来教授们的节目以表示贺寿与迎归。卢校长留我听一听这一次节目。其实,他不留客,我也要客自留了。

春来了,音专的教授从各地汇拢来了,音专演奏团的同学也回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希望这中国新音乐的培育院,在春临大地时播下美好的种籽,开了更好的花朵。

晚上六时,音乐会在校礼堂准时举行。节目一共有十三个,六个是留校同学演奏的,其余是先生们的。不论先生们和同学们演奏的,可说是开音专演奏会以来首创的第一次精彩,西洋音乐都是名闻世界的大作品,极其深奥难懂,因为听奏的对象是自己同学,为提高水准起见,演奏的节目是与对外含有普及意义的演奏所不同的。

开首的合唱与结尾的合唱是寒假留校合唱队唱的,在黄飞立先生指挥下,成绩有惊人的进步,《上战场》、《八百孤军》、《佛曲》、《满江红》都唱得很可以。尤其是Couno作曲的《凯旋歌》,中间变调很多,情绪变化很复杂,他们唱得恰到好处,一忽儿激昂、慷慨、奋发、蓬勃,一会儿儿女情长,怀国思远,又一忽儿,追怀先烈忧泣唏嘘,终至浩浩荡荡,征胜返归。也似乎唱此歌,为二个寒假旅行演奏团歌凯旋。

留校同学的钢琴独奏、钢琴联弹,是贝多芬的第五奏鸣曲和第一交响曲,都是不易演奏的纯音乐作品,弹得很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国乐节目的演奏和新来教授的西洋名曲演奏。

今日中国音乐需要确立一种体系。它不是全盘西洋音乐的搬移,也不是简单的沿袭中国古有音乐就能了事,而是科学地整理中国固有的音乐精华,撷取西洋音乐之进步处、优长处,它要合乎中国民族的风俗习惯,适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需要的。而这个艰重的担子,正落在现在一代的音乐工作者肩上。卢校长正是以此来办音教工作的,因此,这次特别请了顾西林先生来主持国乐组,希望在这一门好好的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国乐节目共有三个,一个是顾西林先生的独唱昆曲《玉簪记?琴挑》,由方成甫先生竹笛伴奏,大家虽然不很懂,但却很引起兴趣,它的旋律,顿旋延音。据卢校长说。中国古时词曲的唱法已消亡很多,惟在昆曲里面,还保留下几许。要研究国乐,昆曲北曲就是极重要的对象。接着,卢校长自己也唱了一支北曲《寄生草》,气慨的雄伟,是很难得听到的。

国乐的另外二个节目:一是顾宗鹏先生的二胡独奏,刘天华先生的遗作《月夜》在顾先生的拉奏下,使我们体味到这里一个凄怨哀切、穆静多感的夜。另一曲是二位顾先生和沈、周二同学齐奏的《虞舜薰风曲》,一把声音很低很宽的三弦和两把二胡。它是很古的乐曲,风味是不同的。今天国乐先生给我们听了几种国乐的特有风味。

章彦、黄飞立二先生和三位西籍教授尼哥若夫、曼哲克、曼夫人演奏了一个Drorab的钢琴五重奏与海顿的四重奏,都是在西洋乐上有崇高地位的纯音乐。在乐音造诣极高的几位教授合奏下,更能发挥甚绝了。

章彦先生的提琴独奏也是一个名曲,常有抽弓,疾徐莫测。李嘉禄先生的钢琴独奏,《海岸》和《波兰舞曲》,也是西洋名曲。

在声乐方面,有程静子先生的女高音独唱和方成甫先生的男高音独唱。

综观今晚演奏的节目可说是再精彩没有了,也许是自音专举行演奏会以来最艰深的一次演奏会了。

至此,演奏会在皆大欢喜中结束了。

迎音专演奏团

文/甘人

南平是商业城,恍似昔人所喻言的“涸辙”,涸辙之鲋的我们,不知肉味,更不知水味。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我们自限价后也不亲肉味,皇皇然了。自然限价以前,也难亲肉味。但这里似乎又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淙淙的水声也难入耳的,能入耳的是奎宁市价如何,阴丹士林为何失踪的算珠声,不会有人顾虑及我们心灵上的饥渴。我们困乏久矣。

几时有西江之水,唉,升斗之水也好呀,唉,听听水声也好呀?只要慰一慰焦渴。然而到处所听见的是苍蝇的营营声,蚊子嗡嗡声,世界上似乎除了沙漠就没有供盘旋的天地了,然则地理学中告诉我们的有水草的牧场,有林木的土地,只是寓言么?或者是地理学者“热昏”后的谵语“梦呓”么?

不会的,不会的。水声终于响了,但离得很远,水声毕竟近了,然而又远去了。我们对音专演奏团的过延赴榕,引颈企望,有无限惆怅。

水声又响了,如鸣玉的叮咚,如涧流的幽咽,如深夜山寺的谷风,如深居山僧的法罄。音专演奏团又重来了,我们谨先致由衷的感谢。

也有点小小的意见,愿贡献与演奏团。我们不知道这次演奏的节目如何,但根据演奏团在榕城的节目推测,有两点盼望,饿渴太甚,需求更高,我们相信演奏团诸君会原谅也会满足我们情急的过份的要求的。

我们希望多演奏点抗战乐曲——这是“中兴鼓吹”,目前我们中国歌手所作的抗战歌曲,虽难免浅陋,可是能抓住我们的感情,能振扬我们将濒于萎靡的生活。演奏团这次可否因陋就简,委屈一点呢?但若能添奏西洋的、歌颂自由解放战争的乐曲,当然更妙极了。此其一。

穷困潦倒的莫扎特,生于愁忧,死于愁忧,但他的音色的明朗与欢乐也最强烈。莫扎特说:“不懂得快乐的人,永远写不出曲子来的,当音乐在哭泣的时候,它是在哭泣那幸福,它是用音乐唤起怀乡,它歌唱着人类的正义,它召唤着人们站起来,去为他们的幸福去战斗。”莫扎特的一生与现代我们——“读书人”的命运一样不幸,一样困厄,但他热爱真理,热爱艺术,不变节、不屈辱的战斗,也正是今日我们的楷模。在今日有几人能保持艺术的天真呢?我们不禁向往于莫扎特了,迫切地希望能听一听莫扎特的旋律了。此其二。

刺史兄曾有听歌诗一绝云:“冷雨埋春江上城,湘湖子弟试新声,万人低首黄河曲,始信中原有铁军。”这就是涸辙之鲋的情热的呼喊。愿借以献给演奏团。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永安吉山风景

月夜听歌记——一群“新青年歌手”(摘选)

文/孔雀

国立音专学生旅行演奏团一行,在榕演奏事毕,十三日由该校校长卢冀野、教授刘天浪率领抵南平,定十五日晚在本市俱乐部举行“庆祝平等新约及劝募滑翔机基金”公演。按该团成立以来,迭在沙县、福州等地演奏,极博好评。又该校教授尼哥若夫、曼哲克夫妇三人,十三日乘假期来南平旅行,继演奏团之后,在延举行公开表演。

在南平,朋友你是不是已经听腻了锣鼓喧天调调儿?——那么且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必须换一下口味,听听真正能使你悦性怡情的演奏——国立福建音专学生旅行演奏团的音乐会。

音乐演奏会在南平并不是创举,南平的音乐听众对于小提琴、钢琴之类乐器的欣赏是不会太差的。然而我乐于介绍这一群尚在学习中的歌手,因为,这一群年轻的歌手,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正在发展之中的中国新音乐运动。

到目前为止,国立福建音专是国内尚在研究音乐的最高学府之一(另一所为重庆青木关音专),它负有整个中国音乐运动的垦荒责任。中国的新音乐不应该全部接受丝竹的遗产,也不应该全部抄袭西洋乐律的情调,它必须具有独特的、蕴含新中国民族精神的风格。自从卢冀野先生接任以后的音专,它的教育方针便是对准了这一原则而迈进的。

在这次演奏中,所包含的混声合唱、钢琴联奏、重奏以及小提琴、银箫之类其他器乐表演,每一个节目都充分地为我们显示上述的新姿态。

音专演奏团的团员全是音专的学生,除一、二位教授随团担任指导外,一切行政、技术上的实际责任,都由同学们自己担负。音专同学们这一次从学校的大门走出来,在沙县演奏,又经过南平到福州演奏,再从福州又回到南平准备演奏,这一段漫长的流动生活中,他们于高山流水间尝尽了在学校从来不曾想到的甜酸苦辣。在从沙县到南平途中,且曾一度碰到覆船的大难,幸而因镇静应付而将大难抵化成了一场虚惊。多受一份磨折便增加一份力量,虚惊对于这一群年轻的歌手也许会变成一种扩大气魄的因素。

这一旅行演奏团组成的动机,纯粹由音专一部分同学自己创议。他们在各地演奏名义是“庆祝平等新约及劝募滑翔机基金”——用新中国的歌声来庆祝新中国诞生。我们是可以想象其必须发挥威力的。

这一群青年的歌手们打算于这次旅行完毕之后,回校作整整一学期的埋头苦学,这期间,也许不打算再有演奏的活动。想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不禁于欢迎的介绍词中兼致惜别之意。

“为这群青年民族歌手们祝福!”

……

被音专青年歌手们的“中兴鼓吹”所吸引,当晚南平倶乐部的听曲者是突破以往任何次售票的公演记录了,他们从十字街头的四面踏着黄昏的月色汇集到这里来,带着一颗欣赏的心,也带着一腔热烈的期望,而场子里井然有条的秩序,更以显示听曲者热诚的殷切。每一个节目演奏起来的时候,嚣扰的声音立刻被压平下去,连偶然有人轻轻嗑着瓜子声音,也会得到遭白眼的反应,——人们是不知不觉陶醉于缪斯神的怀抱里了!

全部十五个节目中包括二十二个名曲的演奏,于此,记者愿首先推荐临时插入的该校教授李嘉禄君的钢琴独奏《波兰舞曲》,曲子内容是摘要波兰亡国以后人民悲愤哀怒的情绪,时而激昂慷慨,时而低徊幽远。一曲既罢,听众是无不联想起无数尚在铁蹄下过着牛马生活的沦陷区同胞,心里便戚戚焉未能释然于怀了。

和《波兰舞曲》恰恰处于相反的情调的,是该校校长卢冀野作词、教授刘天浪配曲,而由全体演奏团员混声合唱的《接新年》,这是一支江西民谣情调的曲子,以愉快活泼见长。该团特地把这一支歌放在最后一节目,尤使人归途上增加了“准备唱凯旋”的信心。而在所有节目里,这也无疑是最通俗最容易被一般听众所接受,并且是最足以代表这一种中国新音乐的风格的。

在整个演出的场合里,有一最促使人兴奋的现象是,听众虽是为了欣赏艺术而来,却始终没有忘掉自己还是个大时代的儿女,凡节目中,愈能表现大时代精神的,所得的掌声便愈为热烈;反之,几个纯以艺术为出发点的节目如《西班牙舞曲》、《徐缓调》、《牧童短笛》、《圆舞曲》等则反被为欣赏艺术而来的听众们所忽略了。

让我们讨论他们的演奏技巧,如:李广才的指挥、林必戒的钢琴、陈暾初的小提琴,都有远大的前程,女高音的人才似乎较少,而混声合唱里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是男女中音的声部。

最后想提请音专同学们的一点小小意见:假如能够以灯光的变化来配合歌曲的情调的话,则必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为艺术表演之感动人,必须具有一种感动人的气氛。而灯光的变化便是强调这种气氛最好的方法,在今天的临别演奏中,让我们期待更优异的成绩。

音专往事文/黄飞立

音专“抢钢琴”是普遍的,不光是白天,夜里也满了,叮叮当当个没完。我当然不好跟学生争,半山腰有一间13号教室离学生宿舍比较远,是上合唱课用的,里面一架小三角,于是我和李嘉禄、张慕鲁约好,晚上十点熄灯后,轮流到那练琴。那时候永安有电,但是要自己带灯泡,我们三个人轮流,每人两小时,等到最后一个人练完,就天亮了,号兵的起床号也响了。后来,有学生自愿组织起来买琴。告示上写着“购买钢琴,请君入股”,据说每股一万元法币,出钱多的多弹,毕业后,股份可以出让,也可以赠送。我和赵老师合买了一架琴,后来听校友们说那时赵老师每天有六个小时琴点,很是让人羡慕哦。

文集逢周二、周五推送,每周两篇,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anzx.com/ftrq/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