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2日电(戴印福)“快看,村舞龙队过来啦!”近日,随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永安市罗坊乡溪源村文体广场人头攒动,礼炮飞扬,一条板凳长龙在夜晚中来回舞动,静谧的小村庄变成了灯火的海洋,给新年增加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板凳龙闹新春是永安市罗坊乡溪源村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是当地人敬龙、尊龙的民俗活动,以舞板凳龙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和谐平安。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从迎神、祈福的仪式演变为群体性民俗表演,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今更是成了罗坊乡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在当天巡游活动中,舞龙队员跟随着鼓点节奏腾闪挪移,配合默契,上演“卧龙”、“盘龙”等精彩场景,喜庆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喝彩声此起彼伏。火红的板凳龙沿着乡间小道,挨家挨户送祝福,向当地村民传递着喜气祥和的新年氛围。溪源村舞龙队领队陈志祥介绍道,他们舞的是板凳龙是由76节板凳搭接而成,凳面上安装灯笼,全长米,需要85人才能舞动。溪源村有多人口,村民都踊跃参与,感受板凳龙的魅力。据了解,溪源板凳龙集书法、剪纸等民间艺术和轧制编糊工艺于一身,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由几十节甚至几百节长条木板以插销相连,每块木板用竹篱绑扎两盏花灯,外糊绵纸,加以彩绘,内点红烛。一块灯板称为一骑灯或一桥灯。近年来,永安市罗坊乡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优势,从强队伍、建阵地、重实践、树品牌入手,赋予传统民俗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提振辖区群众文化自信,让文化振兴“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这些年,我们村党支部把舞板凳龙作为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的实境课堂,开展民俗文化的宣传和培训,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anzx.com/ftrq/1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