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在国内正掀起一股热潮,如露营、飞盘以及登山等,令不少企业又重新发现了掘金的好商机。
骑行,作为户外运动中已出现多年的一项体育运动,集运动、旅游、出行和时髦于一体,今年以来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
笔者作为曾经的骑车发烧友,也为骑行而疯狂过好些年。以笔者骑遍了珠三角地区以及骑行过西藏的经历来看,骑行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还会上瘾,带动身边人的骑行兴趣。下图是笔者进藏前后容貌对比图:
这便是骑行运动的魅力所在:能拥有健康的肤色、精干的身体以及坚定的信念!
更关键的是,将骑行上升到业余爱好的人,对中高端自行车也更加向往,这是国内自行车市场越来越高端,车型也越来越贵的原因之一。换言之,如今户外运动浪潮下的骑行热,正是市场转型升级下的一个缩影。
周期来袭!新一轮骑行热降临
国内上一轮的骑行热,主要在年-年期间。
彼时,掀起骑行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多地举办的骑行比赛和活动为年轻人打响了“健康骑行”的口号,骑行成为当时一项时尚又健康的运动;
其次,以台湾品牌美利达及捷安特为首的中高端自行车品牌,凭借规模及技术优势不断在大陆建厂和扩充门店,加速渗透大陆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骑行热潮。如美利达年在中国大陆的门店规模就超过了家,为国内中高端自行车市场从无到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根据Wind数据,在年-年期间,全国自行车产量达到了历史巅峰,年产量均超过1亿辆,其中年有接近1.2亿辆的产量。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国内的骑行经济处于最强周期,新闻上那些骑遍全国或者环球骑行的大神,就是集中在这个阶段。
但年-年期间,受轨道交通以及电动自行车日益普及的冲击,国内骑行经济进入了断崖式下跌的阶段,产量出现骤降。此外,当时国内自行车市场也在各品牌激烈的竞争下日趋饱和,销量大不如从前。在这种背景下,美利达和捷安特不得不在大陆市场进行战略收缩,大陆中低端品牌上海凤凰(.SH)、中路股份(.SH,前称为“上海永久”)等企业也集体陷入增长的困境中。
进入年,国内骑行市场重新焕发出新面貌,进入了新一轮的骑行经济周期。上图可以看到,年,我国自行车产量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1%至万辆。到了年,自行车产量增幅为2.97%。
那进入年,骑行经济又会有何表现?
量价齐升,骑行经济“重出江湖”
不难看出,疫情这阵“东风”,是国内骑行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的直接推动力。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的户外运动迎来高潮,其中就包括骑行。
如果说年和年是骑行经济复苏的时期,那年则是爆发的一年。进入年,户外运动的热度显然更高,骑行经济仿佛又回到了年-年。我们以电商平台的数据为例:
唯品会数据显示,3月以来,山地车、骑行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居高不下,自行车销量大涨,其中儿童自行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
根据京东数据,五一节期间,广东省折叠车销量增长44.7%,山地车增长38.3%;
5月11日消息,马蜂窝城市玩乐数据显示,近一周,四川、杭州、云南、海南、天津、西藏等地的骑行数据飙升,涨幅均在50%以上。
而根据中央财经台,山东某自行车生产企业在今年1-4月自行车产品销量同比大增超1倍,1到2万元的进阶公路车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目前是常态,该公司的订单也接到了年。
而从整体市场看,我国自行车市场在今年1-4月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1-4月,国内自行车/骑行装备/零配件市场的销售量达到.4万件,同比增长9.97%,增速次于年22%的增幅。同时,市场的销售量也创下年以来的新高。
售价方面,今年1-4月自行车及相关产品平均售价大幅飙升,期内达到95.4元/件,同比增长76.7%。
量价齐升,表明骑行经济正“重出江湖”,行业迎来了高景气度。有业内人士指出,骑行的兴起并非一夜爆火,而是“厚积薄发”。目前国内两轮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庞大的用户群让骑行经济存在多种发展机会。
实际上,国内的骑行经济也正朝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演进。中高端的公路车、山地车和折叠车更适合户外运动,因此成为骑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中央财经台消息,某自行车销售门店目前价格在1万到1.5万元之间的运动自行车最受欢迎,而相关订单也是供不应求。
在骑行热的烘托下,自行车相关上市企业股价在5月26日纷纷上涨。
其中,上海凤凰收涨5.36%,盘中一度涨停;中路股份盘中亦大涨逾6%,最终收涨2.01%。信隆健康(.SZ)、永安行(.SH)以及在台湾上市的美利达也纷纷上涨。此外,年疫情下开启的骑行热以来,上述概念股多数录得双位数上涨。
企业业绩分化严重,产品力成致胜关键
虽说行业正迎来高景气度,资本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也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