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及国家节假日放假规定,特将我校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年6月25日——6月27日(共3天)。
二、复课时间:
年6月28日(星期日),全校师生返校上班、上课,复课当天(星期日)按周一课表上课。
永安完小
年6月23日
温馨提示1、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天气转热,很多泳池和水上游乐设施开始启用,放假期间请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不要让孩子单独玩水、游泳。
点击查看?:痛心!重庆8名学生溺亡!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2、防疫安全:师生在假期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尤其是避免出入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通风不畅、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并做好预防措施。假期不建议外出旅游(特别是出省),避免与任何有流感症状的人群接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报告学校。请您教育、督促孩子多喝水;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不吃生冷食物,通过多种形式向孩子讲解卫生防病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活动。
3、保证规律生活和健康作息:早睡早起,一日定时三餐,家长请注意督促孩子坚持在园形成的起床、就餐、午睡等生活规律,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好亲子时光,可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有益的活动。
4、外出安全注意事项:外出活动时,请您看护好孩子,并确保孩子在您的视线范围内,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以防走失或发生意外事故。同时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处大小便等。
5、注意居家安全教育:在家休息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等,家中的药品、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并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不易助长病菌的滋生。
6、吃粽子注意事项:粽子要趁热吃,尤其是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粽子不宜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蘸着白糖吃可以保护胃粘膜;包粽子时添加粗粮,让肠胃更易消化,还可以增加纤维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7、体验端午节传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吃粽子适量即可。过节之际,也可向孩子介绍屈原的故事,以及节日的传统习俗等。另外,假期中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如包粽子、做龙舟等,跟孩子讲述端午习俗,增进亲子感情。
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祝所有家长端午安康!
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民俗活动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古称“糉”,又称“角黍”、“粽籺”、“筒粽”等。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食粽的风俗,自古以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划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佩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END ▼ 更多精彩推荐,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