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30日(通讯员魏兴谷文/图)打造会清桥、贡品文化街、笋帮公栈等一批主题教育特色现场教学点;策划生成全省首个“福路贷”项目落地、争取库区移民后扶等项目16个、收集汇总民情民意诉求个、推动问题解决88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永安市贡川镇以争先争优争效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教育崭新答卷已然铺开,贡川镇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运笔答题,围绕“石墨特色小镇、文旅休闲名镇、‘贡’品农业强镇”目标定位,紧抓三沙永组团发展、浦永合作等政策机遇,以推进一批、促成一批、储备一批“三个一批”为抓手,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努力以主题教育实绩为三沙永一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一批,盘活资源夯实根基
思想理论学透,信仰才能坚定,方向才能正确。
“我们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立足贡川独特丰厚的文化资源禀赋,通过用好用活一批主题教育特色现场教学点,盘活资源、创新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贡川镇党委书记朱旭辉说。
沿着贡川镇游客服务中心踏上会清桥,两墩三孔的古桥横跨在胡贡溪之上,丹霞石砌桥身,木屋连成桥面长廊走道,历经多年风雨的古桥依然保存完好。
这是贡川镇主题教育第一个现场教学点。镇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古建筑进行抢救式修缮和保护性开发,通过“人防+技防”方式,对党员设岗定责每天进行巡查,安装24小时监控视频连接镇派出所,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古镇全貌。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历史和文脉。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会清桥,不仅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固根守魂的重要阵地,也成为游客来古镇游玩的打卡点。
走过会清桥,古城墙上的新城门矗立在眼前。这里是贡川镇古渡口旧址,也是古镇5座城门楼之一。坡屋顶、木立柱、长条凳,修缮后的城门楼焕然一新。
新城门城墙下,古渡口旧址,新修建的码头由亲水台阶、卵石步道、绿化景观等构成,昔日沉寂的河滩地重现生机活力。
从新城门码头绕古镇行走,明城墙、贡品文化街、进士巷等一个个现场教学点,连点串线、串珠成链,把旧址遗迹变成开展主题教育的天然“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员干部把握“两个结合”、学深悟透原理的鲜活“教材”,既盘活了资源,又夯实了思想根基。
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正逐步转化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
天气转凉前,会清桥是村民们喜欢聚集的地方。镇里引导党员干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与百姓在桥上面对面、零距离,收集意见建议,现场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让古桥成为干群沟通的“连心桥”。
新城门码头竣工后,贡川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又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截至目前,镇里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龙舟邀请赛,累计游客达30多万人次,促进村民村财增收百万余元。
得益于龙舟文化的传承发展,古镇新业态方兴未艾。站在新城门码头,清波荡漾的沙溪河对岸,是贡川镇新的网红打卡点——川野露营地,贡喜咖啡馆、露营地让千年古镇散发独特魅力,仅今年国庆节期间就吸引了近2万名游客。
“依托沙溪河美丽的水域风光,我们进一步盘活古镇航道资源,通过引进水上巴士项目,打通从桃源洞到三元竹洲水电站之间的区间航道,形成集观光、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新业态,水陆联动、做特产业,进一步集聚古镇人气。”朱旭辉说。
因地制宜,持续探索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贡川镇以3A级景区为基础,树立实干担当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耕读文化、孝廉文化、龙舟文化,加快推进古镇夜景(二期)、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持续拓展非遗制作、龙舟体验等新业态,常态化开展“状元娶亲”等“一月一主题”文旅活动。
推进一批,盘活一片,既夯实了党员干部思想根基,又增添了古镇发展新活力。
促成一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既要推进一批,还要促成一批,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主题教育实效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把抓项目作为‘促成一批’的重中之重,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精准对接发改、水利等部门,先后争取库区移民后扶等16个项目、资金多万元。”朱旭辉说。
长廊青砖地面、墙面青砖铺贴、青瓦雨篷……行走在古镇,龙凤路、四桥路、延城路等重点地段进行立面改造后,建筑风格更加统一,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一排排小洋楼整齐漂亮,整个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库区移民后扶项目总投资约万元,实施内容包括幢楼房平改坡、2个古城门修缮、延爽新村和陈氏宗祠修缮改造以及古镇绿化景观提升等,目前已完成实施方案评审。”贡川镇宣传委员上官昌启说。
对照施工方案,项目将从空中到地面立体推进:屋顶拆除彩钢瓦后平改坡,建筑风格更加统一,整体面貌契合古镇厚重历史;强弱电缆线下地,污水管网进行改造,铺设石板路面,主要通道及公共空间增设无障碍设施,绿化美化周边环境……“千年古韵、人文贡川”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古镇人居环境提升与产业布局齐头并进。
2个古城门修缮后,沿古城墙外的河滩地将修建马道,与区间航道水上航运巴士项目、龙舟赛、新城门码头等有机联动,让古镇水上项目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古镇街巷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以古镇街巷为载体,文创商业街、旅居度假街和古早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加快布局,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美食、旅居住宿、文化体验、喝酒品茶、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
沿着和鳝巷走进集凤村原七组仓库,这幢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老仓库正在进行修缮提升,打造特色闽台青年乡创乡建交流基地。
川野露营。
“一楼除了设贡川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化展区外,还有散客消费区,二楼主要是茶室。”项目负责人陈兴梁说,七组仓库改造后与川野露营地业态相互补充,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村民邓永建看好古镇发展前景,投入资金70多万元,把自家三层楼房改造成民宿。“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今年年底改造完成后,客人就可以入住了。”邓永建说。
在进士巷,永安客商夏总投入万元对古宅进行修缮,采用进士文化主题进行装饰,预计今年春节前能投入使用。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完成环村道路、桥面修缮加固,加强攀龙夜市、观成市场管理,整顿占道摆摊……贡川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近邻恳谈”“党建+网格化”等方式,改进作风、办好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储备一批,蓄势赋能“腰部”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强“腰部”支撑同样需要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子。
走进集凤桥,工人们正在油漆桥面栏杆,清理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
贡川镇对集镇4条环村路、2座桥梁、1个综合运输服务站、2个停车场,以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等多个提升改造项目进行整体打包,策划生成全省首个“福路贷”项目,集凤桥是提升改造项目之一。
10月17日,全省普通公路“福路贷”现场会在永安召开,与会人员在贡川镇实地观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创新做法。
“我们结合古镇规划和发展需求,以全省现场推进会召开为契机,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和古镇文化叠加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投资和产业项目落地,努力为三沙永一体发展注入‘腰部’新动能。”朱旭辉说。
龙头舞动产业兴。贡川镇立足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产业集聚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三个一”机制,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推动总投资2.1亿元的七鑫纸业包装箱生产、恒弘供热(二期)等2个项目顺利投产,华融禽业闲置厂房盘活后引入竹制品设计、开发、出口一体化项目,鑫牧农业肉菜果食品深加工及预制菜生产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2家企业升规。
眼下,贡川镇进一步深化浦永对口合作,积极融入三沙永发展格局,已谋划全年招商重点项目9个。
项目加快落地,石墨特色小镇提质。擦亮贡鸡、贡笋、贡菜等“贡”字品牌,为农业强镇增光添彩。
10月24日,是贡川镇圩日。当天,红安村村民邓善朝,早早地载上自家散养的贡鸡,到市场销售。
“天黑后到山上才能抓到鸡,一大早就要送到市场来卖。现在村里到镇上的公路修好了,出来集镇卖鸡更快更安全了。”邓善朝说,自家一年养1万多羽,可以卖三四批。
贡川镇利用果园山地养鸡有较长历史,被奉为朝廷贡品后得名“贡鸡”。近年来,镇里牢记“抓好林下经济发展”重要嘱托,发挥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致富带头人作用,带动村民利用现有山场发展林下养殖。
在红安村,像邓善朝这样养贡鸡的村民有十几户。贡川镇到红安村公路改建通车后,“民心路”变成了致富路。
村民养殖贡鸡。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养殖行列,全镇贡鸡养殖规模持续壮大。去年,全镇出栏贡鸡多万羽,俏销浙江、广东等地,产值1亿多元。今年9月,“贡鸡”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定。
“贡鸡”品牌打响,更多“贡”字号特色品牌加快培育。镇里加大笋干等产业扶持力度,扩大岩下沃柑、龙大脐橙、高山蔬菜种植规模,加快文旅、农旅融合,举办名特优产品直播展销会,进一步提升贡席、贡笋、贡果等“贡”字特色品牌。
锚定“储备一批”,业态引得更多,“土货”卖得更好,消费带得更火,千年古镇绽新颜。
风正好扬帆。奋进新征程,贡川镇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动党员干部将开展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贡川新城建设谱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