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凶险及时治疗认真护理很重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产伤引起,临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为特点,是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后遗症较多,应积极防治。
主要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眼症状:双眼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3.颅内压增高:脑性尖叫、呕吐、前囟隆起、骨缝增大、惊厥等;
4.呼吸改变: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
5.肌张力改变: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
7.其他:出现黄疸和贫血貌。
不同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1.硬脑膜下出血:多数为产伤所致,多见于有难产史的足月儿。小脑幕上出血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及惊厥等兴奋症状;小脑幕下出血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和肌张力低下。患儿前囟紧张或膨隆,拥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日后可发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见于有产伤的足月儿或有缺氧史的早产儿,以后者多见。典型症状是出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等,大多数预后良好。主要后遗症为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发生于早产儿。多数在出生24小时内,少数在2~3天内发病,最常见症状为拥抱翻身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体征,重者可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意识状态从迟钝转为昏迷,瞳孔固定,对光反应小时,惊厥及去大脑强直状态,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停止而死亡。
4.小脑出血:多发生于胎龄<32周或体重<g的婴儿,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频发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伴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低下及拥抱反射消失。
5.硬膜外出血:常由高、中位产钳助产引起,表现为脑组织受压及颅内高压的症状及特征,重者可致死亡。
如何护理?
1.休息与体位:一切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与刺激,减少反复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抬高头部,需头偏向一侧时,整个身躯也应取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
2.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方式和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即可,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导致的氧中毒症状。
3.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楚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窒息。
4.治疗配合: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导致脑积水,进行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时,每次放出量为10-15ml/kg,一般持续数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短期内脑室呈进行性增大者,每日放出量为5-15ml。每次腰穿在辐射床上进行,术后去枕平卧禁食2小时。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