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安街道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级本科生博士生联合党支部通过线上方式开展“汲取榜样力量,争做圆梦新一代”党团日共建活动。
活动双方一方在首都北京,一方在江苏徐州,一方是高校象牙塔,一方是基层第一线,两个如此不同的单位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对话”,分享抗疫故事和经验,形式新颖,内容新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辖区民警和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基层代表逐一发言,从亲历者的角度与北大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
张侠是永安街道北村社区的城管主任,出生于60年代初的她退而不休,主动到社区发挥余热。活动中,她分享道:“从年三十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我们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平日里熟悉的面孔,如今却戴着口罩相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每个人的眼睛里却又分明写着“坚定”二字。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社区网格化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一格,为自己,也为大家。”
张瑞清是永安街道的辖区民警,从警十余载,从“小张”变成了“老张”,仍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他说:“疫情就是战斗命令,唯有坚守,人民群众才会更安全。我始终坚持高度负责、谨慎细微态度,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言行,执着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忠实履行着一名人名警察的神圣职责,让闪闪发光的警徽不断映射出新的光芒,捍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
今年27岁的窦耀刚刚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在此次疫情中,他主动请缨担任社区志愿者,彰显了青年的力量。他分享道:“不仅白衣和军绿是‘战袍’,环卫装、快递服、安全帽下都是战士。作为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所做的是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疫情排查、小区封控、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守护好城市社区最后一道防线,贡献一份中国青年的力量。与医护人员和一线志愿者相比,我做的其实微不足道,只想尽些许绵薄之力,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并将这种志愿者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中传递、发扬。”
随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级本科生夏天然、钱伟鹏和博士生黄晓璞、金磊等作为学生代表依次分享心得体会。由于受疫情影响,北大至今仍未开学复课,此次参与视频共建活动的同学们各自分散在大江南北,有的在新疆、有的甚至在国外。但听了永安街道基层工作者们的分享,他们纷纷表示感觉大家并不遥远、祖国就在身边,每个基层社区和街道就是中国的缩影,不断创造共同记忆的中国一定会更有凝聚力。
活动最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老师说道:“很高兴参加这次党团日共建活动,让我们的同学贴近、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