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春天的声音
腊月二十二是立春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是“开始”
立春是春的开始
代表着一切生机的开始
过好这一年中生命的第一步
新的一年才能顺顺利利
立春偶成
张栻〔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吴冠中《江南水乡》
立春习俗
今夜偏知春气暖
中国自古,从官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古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后赏赐群臣,施惠兆民,后来世世代代都流传着迎春习俗。
在现代,还有哪些保留的立春习俗呢?跟着墨宝一起来看看吧!
恽寿平《花卉》
贴宜春字画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词,或在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表示迎春的志愿。
王云《春景图》
立春食俗
虫声新透绿窗纱
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咬春之俗最早见于晋代,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
陈枚绘《闲亭对弈》
吃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立春吃春卷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有喜迎春季、期盼丰收之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李可染《春风图》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佚名《元人春景货郎图》
汪承霈《春花双鸟图》
立春养生
虫声新透绿窗纱
立春了,你知道立春怎么养生吗?
郎世宁《二月踏青》
早起早睡以养肝
立春的养生主要是护肝。作息时间上,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忌忧郁,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丰子恺《春景图》
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减掉冬衣,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齐白石《樱桃》
多吃韭菜香菜
阳气初生,饮食注意升发阳气,要投脏腑所好,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吴冠中《春》
每日梳头上百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之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毛孔舒展,代谢旺盛。故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作用。
齐白石《花鸟》
永安墨宝
席慕蓉在《生命的邀约》里写道: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
只等只等这雾散尽
生命似繁花,也绚烂,也脆弱。等雾散尽,永安邀您,一起共赴春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