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来得太快,似乎也要走得太快。
诞生于校园的商业奇迹
曾经共享单车就是戴威等ofo创始人在北大校园的一个小的创业尝试。
在年3月26日成立的时候,最初的他们甚至连车都没有,只能通过在北大校园里面找各种各样的车来运营,到年3月17日才完成天使轮融资,三个月后的6月6日,ofo共享单车上线,全球首创“无桩单车共享”模式正式成立。
之后的ofo小黄车,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高速发展。日订单率先突破万;率先开始国际化尝试;日订单突破万;率先开始意识到公众平台的重要性;率先开始免押金骑行;订单最高峰一度突破万,可以说是最早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
小黄车竞争四起,ofo小黄车强敌环伺
随着ofo小黄车的诞生,这一个被很多资本、企业家、创业者看中的未来入口、超级市场,一时间迅速发展开来,一时间,仿佛当年的千团大战一样,出现了很多共享单车平台。几乎是一夜之间,共享单车仿佛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万家灯火通明。摩拜单车、优拜单车、骑呗单车、悟空单车、小鸣单车,一时间全都是共享单车平台。
易车老板李斌也发现了这个契机,于是支持胡玮炜开始了摩拜的创业之旅,因为有李斌这样资深创业者,同时也是行业内知名的大佬做背书,这家李斌曾经亲自任董事长的企业,迅速发展,ofo小黄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竞争压力,而这个压力比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要强。
ofo创始人戴威摩拜在车身质量上,是要远远超过小黄车的,摩拜从入局开始就把车的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这么说,摩拜一开始更像是一家自行车公司,而ofo小黄车走的是“淘宝路线”,想要通过更廉价的自行车迅速先占领市场,可以说是复制当年淘宝赶走eBay的神话。
当然这种打法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ofo小黄车一度发展非常好,并且率先开启了国际化,凭借着迅速占领市场,小黄车发展也是非常快。并且随着小黄车的进一步发展,小黄车的车身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出色,不再是那个质量没法看的车。
巨头入局,小黄车难以独善其身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巨头的进入,开始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腾讯投资了摩拜单车,成为了摩拜单车的战略投资方,那么就意味着,摩拜单车获得了腾讯系的独家系统资源支持,并且最重要的是资金支持。
ofo宣传照片这时候,腾讯的老对手阿里巴巴就想着要寻求一家企业,总不能放过这个风口上的行业。先是阿里系战略投资永安行,腾讯、阿里巴巴两大巨头正式在共享单车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不过没想到的是,虽然比起当年快的、滴滴的烧钱大战来说,共享单车看上去补贴力度没有那么大,但是共享单车的模式太重了,烧钱比打车大战要快得多。
巨头干预,一切变得简单、一切也变得复杂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巨头想要在行业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这时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共享单车企业的进一步高速发展,而这时候一切变得简单,毕竟巨头不缺钱,只要听话,人家就给钱,但是似乎一切也开始变得复杂,因为巨头不想养儿子,而是想要娶媳妇儿。
极高的单车成本、而且运营管理成本极高,这样的重模式让共享单车平台只有不断的融资,并且融资进程几乎是刷新了我们的行业认知。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让共享单车平台开始有一点难以招架,慢慢地失去操控一切的绝对主导权。
ofo布局海外市场ofo小黄车不得不接受蚂蚁金服、滴滴等企业的投资,阿里系的介入、以及滴滴的介入,小黄车开始慢慢失控了。滴滴需要小黄车还弥补自己在最后三公里的出行生态,而阿里巴巴需要共享单车这个入口,但是小黄车却想要寻求独立发展,慢慢地矛盾就开始激化。
美团收购摩拜,阿里失去耐心重新扶植哈啰单车
真正开始发生巨变的,还是马化腾牵头促进美团对摩拜单车的收购,这样美团就完善了自己在出行领域的两个环节,网约车、以及共享单车。
摩拜被美团收购,最直接的就是滴滴开始不干了,作为ofo小黄车的大股东,滴滴非常迫切的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收购ofo,毕竟美团打车来势汹汹,滴滴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而蚂蚁金服同样希望ofo能够真正成为阿里系的一员。
ofo国际化不过戴威为首的ofo创始团队,更希望小黄车能够保持独立运营,这时候不管是滴滴、还是阿里蚂蚁,都不太开心了。给了融资以后,也基本上非常明确的表现想要控股、想要收购,但是这很显然是戴威不想做的事情,慢慢地滴滴和ofo管理层矛盾加深,而蚂蚁金服开始扶持另外一家共享单车企业,那就是哈啰单车,没有了巨头的支持,ofo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也许你会说一把好牌打烂,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谁愿意做巨头的附庸?
这两年随着ofo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愿站队、更不愿被巨头收购,成为巨头的附庸,让小黄车的处境非常艰难,没有了巨头支持,直接影响就是没有资金来源。
戴威坚持,作为一个90后创业者,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而已,而不是想要帮别人实现商业理想,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条路有这么难,在巨头的资本游戏当中,他很难独善其身。
阿里巴巴、腾讯的互联网巨头进入共享单车行业之时,似乎已经意味着这个行业将不再简简单单的是行业的竞争,更多的像是巨头之间的资本游戏,ofo小黄车不想卷入巨头的游戏之中,但又被迫不得不被卷入这样的游戏之中。
ofo小黄车其实回头想想,如果所有的创业公司的最高理想都是为了最终被巨头收购,那么这将是行业多么大的悲哀,戴威敢向巨头说不,其实这当中的不容易有几个人能体会,这么大的体量的企业压在戴威身上,鬼才知道这个年轻的企业家经历了什么。
戴威和他的小黄车还在坚持,感谢小黄车所做的一切
就在前不久,戴威正式公开表明,小黄车确实遇到了很多危机,但是目前小黄车依然在坚持,依然寻求独立发展,依然决定想要坚持下去,其实同为创业者,看到这一刻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感谢小黄车曾经为我们作出的一切,也向戴威和他的团队表示祝福,毕竟在这样的行业竞争压力之下,真的不容易。试想一下,如果当年京东被阿里巴巴收购,那么现在的电子商务就是阿里巴巴一家独大;如果当年今日头条接受腾讯的投资,也许就没有字节跳动一家如此优秀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成长的代价也许是惨痛的,对于所有人都一样,对于创业者也一样。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我还能在周末的清晨、或者傍晚,骑着小黄车在小路边上穿行!小黄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就像滴滴一样,虽然有很多问题,纠正这些问题也迫在眉睫,但是真的有一天没有了网约车,也许习惯了便捷的我们会重新感到不方便。
最后,祝福送给戴威以及他的小黄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