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东部与福州市相邻,西毗江西省、南与泉州市、北与南平市、西南与龙岩市接壤,是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健康城”。
截止到今年二月三日,三明市下辖2区1县8个县,如果福建省在10年内撤县设区,那么三明的哪个区更有优势,哪个区更有潜力,哪个区更有潜力,哪个区最有可能被选上,那就是三明的大田和清流,大家有什么意见?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央,又名盐城,属闽属闽系统的一座城,说的是台天话,明嘉靖14年建县时,属延平郡管辖,年废除道制,福建省实施市县二级制,大田县属福建省管辖,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以后,经永安、晋江、三明专区管辖,年,三明专区撤销,划归三明市。
大田县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条大河的源头,其中均溪,先锋溪,文江溪,桃源溪,是该县第一大河,其中,均溪为该县第一大河,其干流全长81.7km,其水资源理论储量约为53.3%,可以进行七级水电站的发展,其天然状况是九山五水,半田半谷,地势为山地丘陵,山势险峻,山峰陡峭,沟谷遍布。
境内矿藏丰富,被称为“闽中宝地”,是福建省百大矿区,国家百大煤炭基地,境内野生动植物种,其中虎豹、山羊、狐、熊、穿山甲等种,其中可供医药使用的植物达种,其中以中国“南部”著称的绞股蓝(Linguum)为代表,年年产鲜草余吨,并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畅销海内外。
几千年来,大田人在与大自然抗争,为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对山地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了全省的资金优势,在农业上,有茶叶,竹,果,油茶,苎麻等,工艺品有彩链,造纸,瓷器,糕点,酿造等,特别是山地工业,截止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自改革开放后,大田洞为接受社会的辐射,主动融入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当中,集聚了发展的各种资源,实施了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为三明市打造了一个开放的桥头堡,一个与沿海相连的枢纽地带,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山海合作特色的闽中经济走廊,那么,大田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个县城呢?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与永安市宁西县相连,西邻宁化县,南邻龙岩市长汀县,北邻宁化县以南的宁西县,呈南北三个方向,呈南北走向,高低不平,层峦叠嶂,在新构造活动的抬升和河流的剧烈冲刷下,被切出了一大片区域,分布着大量的低山和小山丘,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山谷,以及一些低矮的山脉。
境内河川纵横,河川水系自东南而入,境内有松溪,罗口溪,罗峰溪,长潭河,文昌溪等百多平方公里,五条支流都属于九龙溪系统,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30多种煤炭、锰、钨、稀土钙石、萤石矿等30多种,矿产分布范围个,主要矿产为乌锰煤、铅锌、硅灰石、石灰石等。
截止到年,清流县露营地总面积15.42万亩,其中,有万亩,存有1,.1,立方米;70年代以来,在清流县,大量造林马尾松,扩大到了当地主导种;而在清流县,以石杉为主体的常绿阔叶林,因多年的人为开采,已经退出了主体,成为了以山地棕木林为主导的常绿针叶林。
此外,万源也是客家祖地,当年乌罗郡的黄连镇将军曾在此开垦荒地,诬陷汉朝皇帝唐太宗魏征、唐朝将军罗成等后人,先后在沙吴淞口李田等地安家落户,又是抗战期间的21个苏区县,年被评为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年又被评为福建省十大十强县,清流有望翻身?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