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安新闻
永安生活
永安农业
永安旅游
永安经济
风土人情

正月十四东永安烧大牛及其文化背景

又到一年正月十四,又是双台东永安村烧大牛的日子。

该村扎大牛已有几百年历史,这一活动也由民俗活动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大牛活动是村里老人自发组织的,村民自愿捐资捐物,艺人们出工出力,每扎一个部位都全神贯注。到正月十二,老牛轮廓扎好后,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便开始用黄色彩纸剪制牛毛,并用各色彩纸剪制成花、牛鞍、大刀、铃铛等饰品,精心粘到老牛身上,整个扎制过程需要多个工序。

“烧大牛”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当地同样历史悠久的孙膑崇拜大有关系。据传始修于元代、于年重修的孙膑庙,是东永安村最神圣的建筑。整个“烧大牛”仪式,正是以孙膑崇拜为名义、以孙膑庙为空间中心而表演的。据村民说,孙膑是是护佑一方的神灵,法力高强,时常骑着青牛巡视乡里,保护一方平安。据说在清末,有一部分土匪流窜到村里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村民只好躲至孙膑庙处,借助庙宇四周的高大围墙以避难。土匪无奈,便趁起东南风时采用火攻,村民见势纷纷向孙膑求告,一场东南风刹那间忽变成西北风,众匪落荒而逃,全村得救。传说正月十四是孙膑的诞辰,东永安村便将正月十四定为庙会日,发愿每年扎制一头独角大牛隆重祭拜。

整个“烧大牛”仪式活动,大致包括如下程序:腊月初开始“扎大牛”,分散在各家进行;正月十三大牛扎制竣工,晚上举办本村文艺晚会;正月十四上午,举行“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和“烧大牛”等活动,是整个节会的高潮。

1.扎大牛。每年一进腊月,村民便开始操持扎制大牛的活动。大牛的体型,从牛角到牛尾13米长,牛腿至牛角高约7米。村民抬着大牛游行时,需要有专人负责支挑街道上的电线才能通行。

2.正月十三晚会。每年正月十三晚上,丛、吕家族会联合举行庆祝活动,村民称之为“晚会”。舞台临时搭建于孙膑庙东侧,参与者、表演者均为本村人。晚会节目包括歌曲、舞蹈、小品、戏曲等,很是热闹,本村在外打工、求学、当兵的人员是晚会的活跃分子,大家都借这个机会相互拜年问候。也有邻村村民赶来摆摊,晚上便借宿村中。大约在凌晨时分,村民开始进庙烧香磕头,燃放鞭炮,相邻的西永安村、远东庄等村村民也结伴前来祭拜,鞭炮声不断。据村民说,这一晚上历来都是通宵达旦的娱乐,以迎接第二天孙膑庙会的举行。

3.游大牛。正月十四早上8点钟,孙膑庙前一阵鞭炮响过后,大牛“起驾”。整个游大牛的队伍浩浩荡荡,前面由鞭炮队开道,其次是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再就是三四十位青壮年组成的抬大牛队伍,最后是跟随游行的拥挤的乡民。大牛游行的线路,是沿着村委东邻的南北街道至十字路口,再拐至西侧,最后停放在孙膑庙西的空场。显然,游大牛活动是围绕丛、吕家族的聚居区而进行的,并非围绕全村。当游大牛的队伍路过街道,两旁的住家户、商贩、店铺等都会放鞭炮欢迎,以图吉利。特别是经过村内主街道时,要穿过街道两旁摆得满满当当的香火摊、鞭炮摊,一位老人手提一个大袋子走在前头,商贩们纷纷往袋里扔进成挂的鞭炮。现场赠送的鞭炮,现场点燃,巡游者、观演者和摊贩共同营造出这一乡土仪式的热闹。

4.祭大牛。正月十四上午10点左右,游大牛队伍来到孙膑庙西的空场上,祭大牛活动宣告开始。人们在空场上摆好供品,开始给孙膑烧纸烧香、磕头祈愿。与此同时,村民自发组织的扭秧歌、舞龙、打腰鼓、唱吕剧等活动,也开始井然有序地此地上演。年正月十四孙膑庙会文艺活动中,东永安村共有五档表演队伍,包括丛吕家族的高跷队、两支秧歌队,和齐氏家族的龙灯队和秧歌队;还有兴福村龙灯队、东侯富村秧歌队、油坊村腰鼓队、西永安村秧歌队、城下村锣鼓队等赶来助兴。参加庙会表演的文艺队一般会在正月十三之前主动联系,以便在第二天安排演出顺序。纵观演出现场,肃穆的孙膑庙、威武的大牛和庙前空地上热闹非凡的文艺表演相映成趣,年味十足。

5.摸大牛。各项祭拜活动告一段落后,在场人群一涌而上,争相“摸大牛”,乞求神牛将疾病带走。村民认为,在正月十四这天摸牛会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村民俗谚:“摸摸老牛头,吃穿不用愁;摸摸老牛腚,到老没有病。”“摸摸牛角不生痘,摸摸牛鞍不生瘢。”以前,普通人家还有在大门或屋门背面的习俗,贴的是一只用金帛纸剪制而成的独角纸牛,旁边用红纸写上祝语:“西边来了大黄牛,摇头摆尾向东游。一游游到十字街,不吃粮草吃病灾。大灾小灾吃个净,全家老少不生病。”时至今日,人们的信仰已不再那么虔诚,依然热衷“摸大牛”的背后,也为领略一种特别的情趣。

6.烧大牛。“烧大牛”又称“发牛”,一般在中午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举行。早在“发牛”之前,一些虔诚的村民久久地跪在圣物前方,虔诚地唱着神歌,兴奋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时间一到,村民将大牛抬至早已备好的香纸堆上,口念“孙老爷”名号,嘱老牛莫要“惊驾”,直到村中的组织者高喊一声“发”,牛身迅即被点燃,霎时火光冲天,烟雾缭绕,蔚为壮观。大火开始燃烧的那一刻,数万人的场面沸腾了!精心扎制的大牛最终被付之一炬,村民认为,只有“大牛”焚化升天,才能将人间的虔诚之心和所要表达的愿望传达给真神孙膑。开始点火

作为东永安村年节期间的一种悠久的仪式传统,“烧大牛”活动蕴含着多种村落知识,如传说、扎制技艺、艺术表演、信仰等,并由此连带起村落日常生活,包括亲邻关系、家族关系以及周边的村际关系等。对于村落知识的积累、传承与创造而言,这种在年节时段集中举行的仪式活动,既具有信仰的仪式规定性,又具有艺术表达的自由发挥,在村落知识的运作、筛选和磋商中呈现出村落社会的活力。

这一节会活动寄托着民众的真诚愿望,也是年节时段人们除旧布新意义的彰显。首先,在村民看来,只有烧掉“圣物”,才能将自己所许愿望传达给神灵。再者,村民在这一活动中寄寓了“辞旧迎新”之意,随着“圣物”的烧灭,过去一年的烦恼似乎也随之而去。同时,年节至此宣告结束,新的一年里的美好愿望也借“圣物”传至神灵,人们带着强烈的自信和满足感步入新的一年。同时,在面对外来者在场的开放性乡土语境中,乡民通过“烧大牛”仪式展现村落的悠久传统,以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宏大叙事,实现其情感的宣泄与升华。

这是一种艺术元素丰富、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年节扮玩”表演活动,其中寄予着村民的文化创造精神。在东永安村民看来,“烧大牛”既是正月庙会中特有的神圣仪式,又是春节特有的“耍景”或“耍好事儿”。烧大牛活动在为本村提供一种热闹的年节“耍景”的同时,也在村民之间搭建起一个高频度交流的平台。

“医院调查”投票进行中!点下方“阅读原文”快速进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anzx.com/yany/16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