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旅
九仙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还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带上一颗虔诚的心和崇高的信仰,开启九仙山的朝圣之旅。
宗教圣地在万木掩映之中饱览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梵宫宝殿和端庄慈祥、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塑像,领略“佛国净土”清净庄严,超尘脱俗的意境。
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
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
走进圣地镇山之宝—唐代弥勒佛它雕刻于唐代,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弥勒笑不露齿,高2.7米,宽3米,周长8.9米,坦腹危坐,神态逼真,保存完整。系利用洞中巨石就地雕刻,手法古朴粗犷,线条简练,雕工是我国佛教石刻中稀有的艺术瑰宝,是珍贵的古代宗教文化遗产,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此为罕见的元代男像观音石刻。石像高2米,胸围2米,其中莲花石座高0.25米,长1.5米,宽1.05米,头戴三山帽。石雕分为身连座和头部两端,连接处用石栓固定。跏跌坐脚板向下,手指特别修长。衣纹简练,袒胸并戴项链。20世纪60年代后期佛像头部和面部遭破坏,后经人工修饰基本保持原状。年,德化县文体局集资就地建阁供奉。
灵鹫岩邹无比祖师是九仙山的开山僧,灵鹫岩寺是唐开元年间僧人邹无比与其徒普惠共同修建的,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在明清时代一度成为本省尤其是闽南一带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是传播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灵鹫岩历经沧桑,重建的灵鹫岩基本保持原来的规模,保留着古迹,而且增加了许多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飞鸟的雕刻。
永安岩永安岩坐落在密林环抱中,清爽安谧,松涛阵阵、鸟语蝉鸣。涧泉潺潺似丝竹玉音,令人明目醒脑、神清气爽,俗虑洗净。
历经五百多年,永安岩独有的明代建筑风格,潜藏高深的文化内涵。历代政要名士、释道高僧、文人墨客挥毫题刻,更使永安岩炷灼生辉。常年香火缭绕,游客络绎不绝,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佛教圣地。
仙峰寺仙峰寺依山而建,以红、白蓝为主色,融现代风格与历史传承为一体,寺院规模宏大、殿宇辉煌;周围群山怀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施药结缘便是恩师广播福泽的重要渠道,药师茶的药方是传畅法师留下的,共有二十几种纯天然中草药,配制而成,现在已发展成为多个系列,可根据不同症状施药养生。
九仙山石刻由于宗教的兴盛,山中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古迹文物和诗章墨宝。骚人墨客赞美感怀九仙山的诗章,仅清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收录了多首。
“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灵鹫岩寺,松阴径幽的永安岩,明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俊、会状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进士李为观、清进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永安岩亲题匾额,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处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由于宗教兴盛,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千百年来,这里的岩、石、洞有不少被先人们一一“点化”,造就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大多以九仙山气象站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于四周的岩石和山崖上,其中以西南区域弥勒洞周围最为密集,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禅思”体系。
虽时过境迁,许多东西已成记忆,但如今的九仙山经过不断修缮,风光更加秀美,禅意更加浓厚,古迹更显珍贵。
·END·
福建九仙山休旅圣地
长按识别上图加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