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安新闻
永安生活
永安农业
永安旅游
永安经济
风土人情

永安贡川古镇,千载浮烟梦未苏

鹧鸪天贡川古镇

一带溪山出画图。廊桥横架几居诸。前朝城阙埋荒草,异姓祠堂认壁书。

青石板,绿阶除。苔碑水井想当初。游人走过深深巷,千载浮烟梦未苏。

早餐过后,我们集体前往闻名已久的贡川古镇游玩。

贡川镇位于永安市北郊,距城18公里。古名"贡堡",是福建省唯一的城堡式古镇。贡川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有明确年代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年即唐代开元年间,贡川就已建镇,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到宋代达到辉煌时期,当时人文鼎盛,人才辈出,北宋陈姓家族享有"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的美誉;明清两代,更是进士、举人、贡生迭出。故而素有“先有贡川,后有永安”的说法。

贡川镇历史上人文璀璨,史书上记载的就有探花2名,进士24名,举人贡生多人,全国著名思想家2人,全国著名音乐家1人,全国著名发明家1人。福建宋代理学"主心派"的代表人物陈瓘就是贡川人。为此,宋高宗还特赐"大儒里"牌坊一座。贡川文化底蕴深厚,现存历史遗迹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很多,省级3处,分别是古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处,分别有正顺庙、陈氏宗祠、古井、李宝峻故居等。贡川溪和沙溪汇合环抱着古镇,古香古色的会清桥横亘贡川溪,是通往镇内的要道。在明代中期,会清桥就已存在,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行舟过此上桃源洞,距今已超过五百多个年头了。这是一座集桥、亭,廊一体的建筑,还是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神庙于一体艺术结合体,桥上保留有明代进士罗明祖撰写的嵌字对联:会极环瞻星北拱,清波永奠水东流。桥上的长凳就是为来往的行人提供挡风避雨、遮阳防暑、停脚歇息便利的,数百年来,这座集交通、休憩、祭祀、观赏于一体的桥梁,给无数人带来了便利和福祉,至今仍是当地居民休闲聊天的重要场所。会清桥的桥墩是用丹霞石砌成的,这种粉红色的廊桥比较罕见。因该桥只能通行人,于是村民又在边上修建了可通人通车的石拱桥,丹霞石与花岗岩交相辉映,并排而立。先不急着过会清桥,沿桥头村道数百米,前面就是宋高宗御赐的“大儒里”石牌坊。牌坊后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这座精美的木制大门楼后面,就是贡川陈氏大宗祠。据说是福建陈氏的发源地,由开发桃源洞的明代通判陈源湛邀请漳泉二府的陈氏进士发起兴建。其始祖就是最早定居并开发贡川的陈雍。唐开元末年,朝廷重臣陈雍已经敏锐觉察出帝国盛世表象下潜藏的动荡危机,都城和中原已非安全之地,遂毅然辞官,带领家族翻山越岭,一路抵达闽地建州,后又沿沙溪而迁移定居于贡川,开始了其家族千年的繁衍生息。今日之福建陈氏各宗祠,大多发源于此,每年农历八月初十的秋季祭祖典礼,全省各地的陈氏宗亲纷至沓来,热闹非凡。贡川古称“挂口”、“发口”。贡川历史上有编织草席的习惯。宋朝探花陈瑾以草席进贡朝廷,宋钦宗问出自何处,陈瑾说是“发口”,钦宗下令改“发口”为“贡川”。偏远之地而得皇帝赐名,可谓恩荣有加。陈氏宗祠建筑恢弘,规模庞大,石狮、华表、龙池、石碑,尽显气派。进入庄严的追远堂,巨大的木柱上挂满了楹联,书法、诗句均出自名家之手;两边壁画色彩鲜艳,整座祠堂坐西向东,临溪背山,风光秀丽,是一座明代殿堂式古建筑。在贡川,血缘村落最重要的建筑是宗祠,而宗祠文化是其中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一隅之地,竟先后兴建了陈、姜、严、邢、李、聂、刘、余、杨等数十个宗祠,成为遍居海内外的贡川族人的寻根之地,也是今天研究传统宗祠文化不可多得的建筑实证。走过会清桥,迎面是一座临水宫,是祀典闽地三大道教女神之一、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临水宫信仰盛行于闽东,地处闽中的贡川古镇也有这座宗教场所,不负历史上贡川“水陆通衢”之名。镇上沿溪一带,绵延一千余米便是贡堡最有名的古城墙。城墙竣工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为防兵乱依水傍水而建。在古代中国,国家有万里长城,省府州县均有城池,但在乡镇一级却罕见有筑城墙的现象,永安贡川镇可以说是个特例。贡川城墙的古时风貌,城墙东、南两面环水,西、北两处负山,环绕贡川一周。城墙原长米,高7米,有七个城门:攀龙门、临津门、新城门、小水门,南门、延爽门、观成门。城门上大都建有城楼。现保存较好的约1米,以攀龙门至会清桥一段保存较为完整。这段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贡堡城墙现存5个城门,原有的城楼均已不存,年攀龙门城楼得以重建,延爽门城楼也于年重新修复。贡川城内巷道密布,纵横交错,穿行在狭长悠远的进士街巷,古屋老宅层比比皆是,在这条幽静的巷子里,光明代就出了三位进士。古老庄严的门楼,高大结实的围墙或风火墙,青砖或青石板加鹅卵石铺成的古巷道,虽然大多破败不堪,然而布满青苔的老墙,以及磨得光滑的石板路,岁月的痕迹依然镌刻着当年的人文繁盛。从明朝万历十八年即公元年开始至康熙年间,贡川人先后挖了七口井,按方位组成风水学说上的“北斗七星”,以象征保佑安宁。全镇古井现存四口,每口古井的井口周围,都以青石围成拦板,上刻着正楷、古隶等阴体字样,有的记载建造的年代,有的写上“清冽恒久”之类的祝词,有的甚至刻上文人墨客的诗句。笋帮公栈——这是全国唯一的保存至今的笋干行业帮会的总堂堂址,就坐落在进士巷的一头。这是座具有永安地方特色的清代堂屋,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大厅,下部为门厅,中间是天井和回廊,大厅牢固精致,巨大而精美的横梁雕花,金漆斑驳,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典雅富丽,在外墙的防火砖上,则有“笋帮公业”的印记,门楼古朴,门厅挂横匾一块,上有当地名流所题的“正直无私”四字。古镇还充满了红色印记,这里曾经是红七军团十九师的驻地,斑驳的古宅墙面上,当年的革命标语还历历可见。忽忽半日,实在不足以完全发掘贡川古镇所有的历史脉络和人文印记,当从悠长的老巷深处重新转出到会清桥时,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的穿越。而镇外滔滔奔流的溪水,恰似那悠远的时光,永不停息,潺湲回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anzx.com/yash/11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