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发展的底色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之前应该没有思考过,而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毫无悬念。
从年以后开始,常州痛定思痛,开始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思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常州发展的底色就开始转变了。
走科技创新道路,发展高新科技、绿色低碳产业,常州已经走了20年,事实证明,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底色,这不仅是时代的趋势和需求,更是常州转型发展,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唯一且正确的出路。
前瞻性的布局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常州得以实现城市产业突围,从布局光伏产业、石墨烯产业为标志,到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产业转型与时代趋势、国家战略相契合,实现城市产业的重构。常州高质量迈入万亿之城,这个高质量万亿之城就是以绿色低碳为底色,更是常州底气所在。工业规模从一万亿到两万亿,工业产值翻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了24.3%,PM2.5绝对值下降了一半。
从微观上看,通过走访常州几家单位,常州在“发储送用”各环节体系完备,亮点突出,更加深入生活。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电池见板率全国领先,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1.4%。永安行的全球第一辆氢能共享单车,同时实现家用化,武进绿建区,绿色建筑产业深耕十几年,发展潜力巨大,星星充电公园,充电站与公园结合,创新使用场景,满足居民多样性需求,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世界首座非补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常州产业绿色转型,建设新能源之都,和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相辅相成,共同刷新常州发展绿色低碳底色。常州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全部腾退沿江一公里内危化企业,长江常州段连续6年稳定保持Ⅰ类水质,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江苏第一。点亮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各具韵味的美丽乡村,在龙城大地串珠成链。
常州绿色低碳的发展底色,在城市,在乡村,在工厂,在江湖,在人心。
5月15日,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常州举办,这是该活动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举行。
万亿之城再出发,常州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也必然以绿色低碳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