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安新闻
永安生活
永安农业
永安旅游
永安经济
风土人情

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怎样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www.kstejiao.com/m/

嘉庆十八年,由林清率领的数百名天理教教众冲入紫禁城,企图占领皇宫,推翻政权。在京城的起义被迅速镇压后嘉庆帝痛骂其:“险恶肆逆,异乎寻常。”令嘉庆作出如此评价的直接原因是它发生在天子脚下,严重威胁统治,究其根本则是它使得清朝的衰微与腐败无情地被暴露出来,让统治者不得不胆寒。

天理教的领导者林清原本是个出身卑微,半生漂泊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深知底层群众的疾苦,并对现实充满不满。漂泊的生活增长了他的见识,磨练了他的勇气。他被八卦教所展现的底层人民之间的互帮互助所吸引,加入其在京畿地区活动的坎卦教,并最终成为教主。

八卦教是白莲教的支派之一,于乾隆三十八年被镇压后势力逐渐衰弱。到了林清生活的年代,其八个分支分散各地,互相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林清先是统一了京畿地区的教派,随后联系到震卦教教主李文成,促成八卦归一。

天理教即是由八卦教中林清领导的坎卦教、李文成领导的震卦教、冯克善领导的离卦教结合而成。天理教形成的目的并非单为了聚财敛众,扩大规模,给底层人民提供精神安慰与物质支持。

嘉庆帝评价其:“心总在北京图谋社稷。”可见,天理教成立的一大目的就是反清。天理教起义的实质是以推翻政权为目的的农民起义。

促成天理教打算谋反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大环境,清朝自成立之初,一直奉行种族歧视政策,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有许多受到屈辱与压迫的汉人心怀不满。

从民间宗教自身来看。若假设其无反心,一心传教收徒,规模扩大到一定地位后,其对民间思想的影响势必会引起清政府注意,而统治者早已形成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这种异端思想断然是不能任其发展。

也就是说无论民间宗教有无武力反抗之心,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引来统治者的镇压,何况是经过白莲教起义的教训后的清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宗教本身就是具有反抗性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康乾盛世”之后清政府统治的腐败和弊端逐渐显现。

天理教扎根的豫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土地并不算肥沃。以起义军重要根据地滑县为代表的地区更是以沙地为主,生存条件恶劣。随着圈地令的推行,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峻,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无地可耕,而官吏征收赋税并未减少。

天理教起事前,鲁豫大地遭遇了旱灾,冬季又遇早霜,造成了特大饥荒,政府虽然发款赈灾,但终究是杯水车薪,加之官吏腐败、盗贼横行,整个豫北地区民不聊生,危如累卵。

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匮乏到了极点,极度渴望得到救赎。林清本来就出生于农民阶层,深知农民的疾苦与需求,因此当林清提出反清是为了顺应《三佛应劫统观通书》中的“白阳劫”时得到了强烈的响应。

白阳劫到来之时,弥勒佛将带领人们战胜黑暗,获得光明。这无疑是政治的神话式比喻。林清自比弥勒佛相信通过起义,可以推翻清政府,获得幸福的生活。

他哪里知道,赶跑了一个皇帝还会有别的皇帝,哪怕是他自己做皇帝,因为封建制度的弊端,他也终将被推翻。但对于遭受苦难的寻求解脱的底层群众,没有什么比给出美好生活许诺的神话更具有煽动性了。

分析了天理教为何会起义。再来谈起义的过程本身。

许多学者在研究天理教时都将李文成作为主要人物,毕竟李文成是明面上的八卦教教主,且其领导的震卦教又是七卦之首,并且在整个起义中李文成始终都起着领袖的作用,最后李文成及其家眷的死为整个起义画下了壮烈的句号。

对比而言林清所领导的京畿地区教众攻打紫禁城如昙花一现,迅速就被镇压,似乎并未掀起波澜,加之林清本人疑似在刑讯逼供下供出同党,显得不符合英雄做派。但也林清率领百余众攻入皇宫,无疑令统治者颜面尽失,侧面揭示了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

关于京畿地区的起义,林清原来计划先拿下皇宫,里应外合攻下北京,再袭击热河避暑归来的嘉庆。

其实对于起义的时间,林清并非是是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而是早在起事的两年前就通过天象与《三佛应劫统观书》中:“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白阳出现。”等字句,确定了起事时间为: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时。

这体现了天理教起义本身带有迷信性质,以所谓天象,教义等为参照,而忽视客观因素,为起义的失败埋下伏笔。

身在河南的李文成因为叛徒的出卖被捕,致使本该夺取山东的冯克善为救李文成提前起事。身在北京的林清并不知道此事,仍然按照原计划行事。可见起义军的整体的规划并不周全,如此重要的军事计划,竟然没有一个有效的消息系统,失败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天理教能攻入戒备森严的紫禁城的原因在于和宫内太监串通。当时太监把无关人员带入皇宫参观并非什么新鲜事,毕竟皇宫那么大,只要许一点贿赂也无碍。

宫中太监的人员主要来自河北,而河北深受天理教影响,因此下层太监中存在天理教信徒也是合情合理,这些太监也是穷苦出身,进入宫中后也是备受欺凌的对象,所以他们协助起义军也并非毫无缘由。

林清将两百人的队伍分为两组,一组由陈爽领头攻打东华门,一组由陈文魁领头攻打西华门,两组皆有太监作为领路人。

林清自己因为不会拳脚则在黄村接应河南义军。然而东华门的起义军却因为在城门口与送煤人起了争执,不慎暴露私藏的兵器,导致城门提前关闭,只有数十人冲入宫中;西华门也只有八十余人顺利进入宫中,整个起义在未来的道光帝旻宁的指挥下迅速被镇压,起义军死亡三十一人,被俘四十一人,十七日林清被抓获,至此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失败。

随后的数月中,冯克善被被捕后被处死,李文成自焚而死,十二月初十滑县被攻破,整个天理教起义宣告失败,历时3个月。

虽然天理教起义只有短短3个月,但皇宫被袭,无疑给了清朝统治者巨大的打击,令嘉庆感叹:“变生肘腋,祸起萧墙。”此后,清政府加强了宫廷守卫,查禁诸多民间活动,加大对民间宗教的打击力度。对于鲁豫地区加强驻兵,对于起义地区人民强化教化,进一步惩治贪官污吏,在一定程度安定了民心。

起义军的失败是必然的,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而言都是如此。虽然当时清政府开始走向衰败,但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对比太平天国运动,就能得知天理教起义是多么的理想主义。

太平天国在硬实力上远强于天理教,而那时的清政府已然强弩之末,可最后即使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潮的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失败。可见其根源在于农民革命运动本身的局限性,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天理教也是如此,虽然林清等人有建立农民政权的想法,李文成对起义之后的政权做出了如下规划:李文成为天王、于克敬为地王、冯学礼为人王,林清为“文圣人”,冯克善为“武圣人”。如此规划不禁让人联想到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然而也正是这些看似理想化,甚至有些愚昧的尝试,不停的动摇封建统治,宣扬反抗精神,才有了最后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而这些农民起义也正因为其注定的失败,而显得更加壮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anzx.com/yajj/9638.html